• 755156513/2015-00381
  • 新郑市人民政府
  • 综合
  • 2015-08-18
  • 2015-08-18
  • 意见
  • 新政〔2015〕25号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大,既是城市软实力,也是城市硬实力,更是城市发展新动力。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3〕10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意见》(豫政〔2014〕44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郑政〔2015〕19号)精神,加快新郑市全域旅游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  一、树立全域旅游发展观
  (一)以全域旅游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  旅游产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产业支持,新型城镇化是发展旅游产业的引擎。将全域旅游工作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新型城镇化工作共同布局、共同谋划,注重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文化产业的传承创新。整合旅游产业,以旅游全域化为核心,主动融入、主导和带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全市实现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服务全民化。全市各行各业都要自觉围绕旅游发展、服从旅游发展、服务旅游发展,做到结构围绕旅游调、城镇围绕旅游建、产品围绕旅游卖、工作围绕旅游干。
  (二)以全域旅游促进产业发展。  用大产业、大环境、大民生的理念来谋划发展旅游业,把“全域资源、全面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在发展大产业方面,要以旅游为中心,整合休闲、农业、商业、文化、运动、康疗、养老等相关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服务业中的龙头产业作用和对其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产业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突出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效能转变,由以景点建设为主向全产业链打造转变,延长产业链条,加快产业转型。
 在优化大环境方面,要围绕旅游产业发展统筹谋划市政设施配套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文化文明建设等工作,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实施城乡景区化战略,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发展全域旅游。要提升旅游服务意识和观念,营造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建立便捷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构建诚信旅游服务及监管体系,提高旅游产品品质。
在惠及大民生方面,要将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增加群众就业、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来谋划推进。要以旅游的理念统揽谋划易地扶贫搬迁、文物保护等工作,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  (三)全面加强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宣传。  按照“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流动的风景”的目标,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的氛围。全市各行业要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使全域旅游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市丰富的历史资源,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全面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  二、明确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  —打造国内寻根拜祖的龙头城市、华夏民族寻根拜祖圣地、世界级旅游品牌—“黄帝故里”。
 —打造全域旅游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养生旅游、商贸旅游、工业旅游和慈善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全域旅游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旅促建、以城促旅、工旅融合、农旅互动的新型旅游城镇发展格局。
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强化“黄帝故里”、“郑韩古都”、“红枣之乡”三大旅游品牌培育,推进旅游资源差异发展,加快旅游产品提质升级。
 —到2020年,接待境内外游客数量超过1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超过24亿元,旅游业初步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三、拉长全域旅游发展链条
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世界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城乡联系的桥梁,加快农民致富的杠杆。要将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各乡镇、街道、管委会要根据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推动旅游与新型城镇化、易地扶贫搬迁、都市区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开发一批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适宜休闲度假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农业休闲观光项目,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村。力争到2020年,打造7个旅游示范村、培育提升30家精品休闲旅游农庄。
   (二)创新发展文化旅游。  要抓住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所产生的根亲文化轰动效应,创新发展以黄帝文化为龙头的文化旅游,加快黄帝故里规划编制和改扩建,全力推进黄帝故里改扩建、郑韩故城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白居易故里文化园、好想你红枣城、港中旅河南力上旅游度假综合体、龙泉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筹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中华枣乡风情游、龙湖镇泰山村樱桃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做大做强黄帝文化、郑韩文化、红枣文化等文化品牌。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挖掘和整合文化资源,形成独具新郑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力争到2020年,打造2—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广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旅游演艺品牌。
  (三)积极推进休闲度假旅游。  发展休闲度假旅游集中体现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具茨山管委会、龙湖镇、孟庄镇、薛店镇等要依托当地优质旅游资源,优先安排、建设休闲度假旅游项目。支持孟庄镇打造红枣特色旅游小镇,支持薛店镇打造啤酒特色旅游小镇,支持具茨山管委会、龙湖镇等地打造农家乐特色旅游度假小镇。
  (四)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休闲度假旅游的基础和前提,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以新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优美的自然风光为载体,构建“一带三区”空间布局,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一带即南水北调沿线生态旅游观光带,三区即西南部的具茨山休闲度假区、西北部樱桃特色生态休闲养生区和东北部红枣产业生态旅游体验区。
 1.南水北调沿线生态旅游观光带:在观音寺镇、城关乡、新建路街道、新村镇、和庄镇、薛店镇、孟庄镇、龙湖镇等地,以南水北调中线大型工程景观为依托,融合沿线周边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建设集景观游览、文化娱乐、城市游憩、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带,使南水北调新郑段成为一条风景秀丽的旅游观光带、人水和谐的生态景观带、内涵丰富的文化产业带、滨水娱乐的休闲商业带。
 2.具茨山休闲度假区: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工作为抓手,编制好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加强植被抚育和生态环境恢复,完善沿线旅游服务设施及交通标识系统,建设一批休闲度假设施,发展一批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具茨山自驾游基地,全方位展现新郑黄帝文化、山水文化的魅力。
 3.樱桃特色休闲养生区:开发龙湖镇樱桃资源,将保护环境放在首位,在完善旅游道路、旅游标识牌、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农家乐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将龙湖镇樱桃休闲度假区建设成为展示新郑樱桃特色,集休闲、度假、教育、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 4.红枣产业生态旅游体验区:要结合好想你工业园、好想你科技示范园、好想你木本生态园、好想你红枣城等项目建设,以“采摘、体验、购物”特色,培育特色企业,丰富旅游商品,完善体验设施,健全旅游服务功能,丰富中华枣乡风情游的内涵,巩固和提升新郑“红枣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 5.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按照我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结合农业自然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在北部的孟庄镇、薛店镇、新村镇、郭店镇、龙湖镇,结合红枣生产、特色杂果、休闲观光等优势资源,规划建设集休闲观光、特色旅游、农业种植、农畜产品加工物流为一体的“三化协调”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南部的梨河镇、观音寺镇、城关乡等地,依托当地优质粮食生产、优质粮种培育、粮油加工等优势资源,规划建设成为集科技示范、产业展示、休闲观光、提升形象于一体的综合性景观示范区。通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主导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园的建设,加快构建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五)探索发展研学旅游。  发展研学旅游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把研学旅游、夏令营和冬令营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要开发利用黄帝故里和新郑博物馆、欧阳修陵园、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和图书馆、文化馆等科普教育资源,寓教于游,以适应中小学生的旅游求知需求。要发挥我市中原工学院、西亚斯学院、升达大学等十多所高校优势,精心包装,探索、开发一批高校休学旅游线路。
  (六)着力发展养生旅游。  要根据老年旅游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发运动健身、温泉养生和森林休闲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养生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市老年人服务中心的作用。引导各景区加强老年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执行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适当配备老年人出行辅助器具。鼓励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等相关企业针对老年旅游推出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和优惠措施。推动龙湖镇泰山村养老项目形成老年旅游服务品牌。
  (七)突出抓好商贸旅游。  开展商贸旅游是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要抓住华南城、华商汇等商贸物流设施日益完备的大好机遇,大力建设特色商品购物街区,全力培育“好想你”、“雏鹰农牧”、“白象”、“雪花啤酒”、“炎黄贡枣”等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  (八)着力抓好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是新的旅游业态,发展工业旅游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支持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其旅游服务设施的升级改造,支持白象、雏鹰农牧、雪花啤酒等企业利用其标示性建筑、生产制造过程、先进管理经验等软硬件资源,开发和推广旅游产品。支持旅行社设计开发工业旅游线路,把工业旅游项目列入产品体系。
  (九)积极开发慈善旅游。  开展慈善旅游有利于推进新郑和谐社会建设。要指导福利院、养老院、老年大学、老年服务站等慈善项目的旅游开发,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引导发动全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逐步让其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角,对社会办养老机构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要组织市民和游客到福利院、养老院和敬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慈善捐赠等爱心活动。要充分发挥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的作用。支持旅行社开发适合残疾人旅游的线路和产品,开展专项旅游活动。鼓励旅游经营单位,向留守儿童、贫困山区学生和孤寡老人等经济困难群体提供温馨优惠的旅游服务。
  四、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环境
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郑州旅游集散副中心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旅游交通导览图、旅游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延伸至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在汽车站、商业集中区等公共场所设立一批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支持建设一批自驾车旅游服务区、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和汽车旅馆。同时,启动厕所管理革命,开展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推动公共场所、社会经营场所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厕所对游客开放。加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大行动的宣传,引导游客爱护设施、文明如厕,努力营造健康的厕所文化。鼓励以商建厕、以商养厕、以商管厕。用三年时间,通过政策引导、资金补助、标准规范等手段持续推进。到2017年最终实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厕所全部达到优良标准,并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标准要求。
  (二)积极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广泛运用,开发智慧旅游APP客户端,构建集全市旅游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实现旅游与交通、公安、商务等数据信息共享,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推进黄帝故里、具茨山、郑国车马坑等重点旅游景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实现WIFI信号全覆盖。支持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旅游农家乐等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实现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功能。
  (三)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方式。  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高效快捷、传播面广、互动性强的优势,依托各类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在线旅游营销推广,不断增强旅游营销效果。对全市干部职工、学生、群众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的氛围,使全域旅游、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投入,使旅游业成为全市人民共同的事业。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郑旅游推介语及LOGO设计,旅游推介语要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琅琅上口、便于传播,努力在全国叫响新郑旅游品牌。
  (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健全旅游行政执法机构,做到有队伍、有经费、有作为。探索建立旅游文物、工商、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交运、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和物价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黑导游”和诱导、欺骗、强迫游客消费等行为,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建立健全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违法信息共享机制。大力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活动,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文明出行、文明消费。
  (五)切实保障旅游安全。  加强旅游交通、餐饮食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督检查,确保旅游安全。完善旅游安全服务规范,旅游从业人员上岗前要进行安全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旅行社、景区要对参与高风险旅游项目的旅游者进行风险提示。各乡镇、街道、管委会,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旅游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指导相关单位开展安全应急演练,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为游客营造安全有序的游览环境。
  五、保障措施
  (一)建立完善全域旅游工作机制。  成立新郑市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好《新郑市旅游发展规划》、《新郑市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管委会旅游发展规划及各旅游景区总规、控规的监督和管理,旅游文物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规划城管、环保、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各级旅游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执行评估和执法监督,确保规划落实、合理和开发利用。各乡镇、街道、管委会和各相关部门要把发展全域旅游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重点研究、全局谋划,把阶段化任务项目化、节点化、责任化,加大考核督查力度。通过塑造旅游新形象,打造旅游新品牌,实现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  (二)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支持和引导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旅游发展中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每年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旅游营销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申报上级政策、资金扶持。支持社会化资金进入旅游项目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
  (三)积极支持旅游项目建设用地。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改革完善旅游用地管理制度。在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设施的空间布局和项目建设用地要求,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公益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可按招、拍、挂方式供地。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办旅游企业。列入省市的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优先予以安排。
  (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将旅游专业人才纳入各级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党政干部《旅游法》和旅游相关政策培训,完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各类实用人才培训制度,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建立健全旅游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引进一批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
  (五)加强考核,落实责任。  建立全域旅游工作考核目标责任制,将旅游产业发展及旅游项目建设实施目标管理,把目标任务分配到重点乡镇和有关部门,对年度旅游发展目标和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和考核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取得实效。
  2015年8月18日
  主办:市旅游文物局。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民武装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5年8月18日印发

 


 


主办单位: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