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156513/2017-00383
  • 新郑市人民政府
  • 通知
  • 2017-08-24
  • 2017-08-25
  • 通知
  • 新政〔2017〕43号
新郑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郑市2017年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现将《新郑市2017年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7年8月24日


新郑市2017年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我市农业转型升级,提升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创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结合新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科技引领、项目推动、机制创新,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业生态化,着力构建顺应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生产体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三大体系,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1亿元,增长4.6%。

2.农业产业发展目标:

蔬菜、水果产量分别稳定在45万吨、6万吨以上;肉、蛋、奶产量分别稳定在4.8万吨、2.6万吨、2.3万吨左右;水产品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以上。

3.产业融合目标:

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达到23个,面积达到3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集群达到6个;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到4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

4.项目建设目标:

实施郑州市级、县级农业产业重点项目4个,年度总投资额达到4.4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个,完成年度投资4亿元;新开工项目2个,完成年度投资0.43亿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市场导向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市场化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激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潜能和发展活力,促进社会资源向农业产业发展集聚。

(二)坚持先行先试

立足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目标、高定位,积极探索突破,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先行先试,率先发展,为全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树立示范样板。

(三)坚持三产融合

以农业产业化集群为突破口,狠抓基地建设,提升加工水平,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兴业态,促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升级,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坚持统筹发展

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发展农村,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促进金融、土地、农民工等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三、主要工程和项目

(一)实施“菜篮子”建设工程

一是建好“菜园子”。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发展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1万亩,力争2017年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5万亩以上,菜田面积常年稳定在5万亩以上,蔬菜产量稳定在45万吨以上,其中食用菌产量达到0.2万吨。二是丰富“果盘子”。稳步推进设施水果生产,建设水果标准园、生态景观果园。大力发展特色水果,重点打造新郑大樱桃等水果生产基地。2017年力争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水果产量稳定在6万吨以上,其中大樱桃、设施草莓、葡萄、西(甜)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万亩、0.1万亩、0.3万亩、0.2万亩。三是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严格执行“禁养区”、“限养区”制度,年底前关闭和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户)。加快养殖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养猪和家禽业,大力开展畜禽养殖场改造提升工程。2017年力争猪、奶牛、羊、家禽出栏量分别稳定在110万头、2000头、9.5万只、1500万羽以上,肉、蛋、奶产量分别稳定在4.8万吨、2.6万吨、2.3万吨左右。着力推进标准化生态鱼塘、休闲渔业、景观鱼塘建设,水产品产量稳定在300吨左右。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广生产记录台账制度,探索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环城都市生态农业。在新郑市区以北,大力发展苗木、花卉、林果、蔬菜、牧草等产业,打造环城都市生态农业产业带,2017年新发展环城都市生态农业2万亩。二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实施生态林营造工程,建设生态林4800.4亩。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2017年完成森林抚育4448亩。三是有序推动生态保遗工程。以建设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为载体,进一步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衔接,2017年基本完成2处重要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建设。

(三)实施农业产业增值工程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集群。通过监测认定、项目扶持、加大培训等措施,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和规模,2017年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家以上。加快发展种养加工、农业流通、休闲农业、涉农服务等农业产业化集群。积极培育我市食用油、高档专用面粉、肉鸭、速冻食品、饮品、饲料等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加工型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综合效益,力争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以上。

(四)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工程

一是加快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完善提升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路网、灌排、农业装备、休闲服务、生态环保五大体系,推进园区建设景观化。2017年完成第二批1.1万亩示范园建设;同时,谋划实施第三批示范园建设。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以精品线路、农事节会活动、休闲农庄、山区沟域特色景观、农家乐特色村等为载体,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2017年,继续加大田园风情观光游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的宣传推介力度,力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达到2家,全市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6.3亿元,接待人次超过450万。重点推进木本粮红枣生态农业综合产业园等项目。三是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易模式。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

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提高补贴政策指向性、精准性。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缓解农业领域资金端缺口。创新财政支农扶持方式,采取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委托贷款、偿还性资助等形式,提升财政资金支农效能。对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小型项目,优先安排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建设管护主体。

(二)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建立完善设施蔬菜、水果、花卉、水产等7个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引导建立集群和园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造农业创新创业基地。

(三)加大金融支农力度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单列涉农、小微信贷计划,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扩大信贷规模,有针对性开发金融创新产品,打造特色金融支农新模式。发挥郑州农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作用,创新抵押担保产品,探索建立“政银担”合力支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都市生态农业建设。

(四)创新农业保险机制

在落实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基础上,发挥政府推动和政策导向作用,创新推广以温室大棚、蔬菜瓜果、淡水养殖为标的的产量类保险,试点开展蔬菜、葡萄、西瓜、核桃、花卉苗木等品类的种植保险,推广土地履约责任保险,探索开展指数保险、收入保险等新险种,提高农户和经营主体防灾降损能力,保障生产积极性。

(五)加强农业生产环境治理

推进土壤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快新型化肥农药、喷施新技术、高效施药施肥机械的示范推广。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完成农田智能监测与管理系统项目建设。探索构建农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六)健全考核和工作推进机制

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对工作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和通报。建立观摩点评机制,适时召开现场观摩会,交流经验,树立典型。建立奖惩制度,对如期按量完成目标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推进工作不力者进行督办和问责。


主办单位: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