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156513/2017-00225
  • 新郑市工业信息化委员会
  • 综合,工作
  • 2017-06-01
  • 2017-06-01
新郑工信委2016年总结及2017年计划

    2016年,市工信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建设“中部现代工业新城”这一目标,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被郑州市人民政府评为“郑州市新型工业化建设先进单位”,被郑州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评为“郑州市服务园区企业建设先进单位”,同时获得新郑市委、市政府荣誉8项,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目标

    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84.4亿元,12月份当月增速10.3%,累计增长6.2%,超过郑州市下达目标0.2%。

    (二)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

    2016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预计完成452.9亿元,同比增长10%,能够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主动履职尽责,服务经济发展

    按照全市工业经济整体部署,面对工业发展的新常态、新问题和新要求,市工信委积极履行“参谋、协调、服务”职能,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克难攻坚、敢于担当,紧盯目标任务,突出六个重点,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制定一个计划,谋好发展全局。按照市第五次党代会和人大四届五次会议确立的建设“中部现代工业新城”目标,我们及早谋划,反复调研论证。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印发了《新郑市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构建“一区(新港产业集聚区)+三基地(绿色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基地)+乡镇特色产业园”发展格局,着力打造现代食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3大产业集群。2016年9月22日,全市召开工业经济科技创新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为工业发展明确目标、指明方向。

    二是完善一项政策,筑好发展支撑。为积极适应工业发展新常态,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经过9次调研会商,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具体建议。市政府于2016年9月份印发了《关于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实施意见》,从10个方面30条举措对工业企业发展进行奖励扶持,并专门设立5000万的工业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在市电视台进行全文宣传和解读。新政策的出台,为提振企业信心、凝聚发展合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紧盯一个目标,抓好提质增效。2016年5月份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城镇化拆迁、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国家统计局执法检查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55家规上工业企业停产(占比20%)、近60%工业企业减产限产、22个在建工业项目全部停工,工业增速大幅下滑,工业经济急转直下。面对严峻形势,市四大班子高度重视,成立工业稳增长保态势领导小组,对重点企业和项目实行市领导分包责任制,先后开展11次工业发展观摩调研,召开6次经济形势分析会。市工信委制定了《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专案》,全体干部分包乡镇、停产企业及停建工业项目,与相关乡镇、部门一起,对困难企业建立台账、制定专案、因企施策、精准扶持,历时3个月,开展27次摸底调研、10次专项督查。为华驰薄板申请了延期一年的1000万担保贷款;协调光明乳业在2个月内办理了生产许可证;指导10家企业申报上级13个项目,争取上级奖补资金4449.44万元。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37家规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在建工业项目复工复建。工业增速从6月份止跌回升,8至11月份,当月工业增速攀升到郑州市五县市前两位。据统计局分析,全市工业增速逐月稳步回升,结构调整效果日益显现。

    四是抓实一批项目,增好发展后劲。发展工业经济,既要抓当前增效益,更要抓长远增后劲。为此,我们紧盯在建工业项目。狠抓“三率”(开工、投资、竣工),保证项目按时间节点推进。2016年,28个项目进展顺利,8个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挖掘规上企业。我们联合统计部门紧盯重点乡镇、区域和产业,经过3个多月的摸排指导,目前申报新入规上工业企业达38家;培育上市挂牌企业。通过建立后备企业库、宣讲政策、搭建平台、培训指导等措施,目前共21家企业成功挂牌;主动承接外迁项目。积极与金星啤酒、信心药业等项目对接,目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力争早日落户我市。

    五是开展一项活动,搞好企业服务。为进一步打造优质环境,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2016年5月份以来,我们创新服务载体,联合12个职能部门以“三请三进”(请行业专家、金融机构、电商券商,促政策、资金、技术进企业)为抓手,开展“政策落实进百企”活动。编发省、郑州市及我市惠企政策汇编(指南)等6种书籍(手册)共1.8万本,印发9类宣传指导折页共27万份,制作发放352个首席服务员公示牌和联系服务卡,组织28场(次)共841家企业参加的政策宣讲、企业培训活动;指导中德产业园建立企业服务中心,将行政服务进驻企业园区,2016年,中德产业园顺利签约148家企业,并于10月21日首批集中入驻48家;邀请12家金融机构到恒天电缆,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市工信委所属正兴公司为9家房地产企业办理9.98亿元的短贷资金业务,有力支持了新型社区建设。

    六是创新一套机制,激好发展活力。以“三创三比”(乡镇创先、部门创优、企业创新,比投入、比服务、比效益)和“三查三促”(纵查问题促整改、横查差距促发展、自查落实促提升)为抓手,建立和落实项目分包责任制、首席服务员制度、联系企业制度等,健全工业考评机制和企业服务联席办公会议机制。2016年,组织9次工业考评和4次企业服务联席办公会,为32家企业解决82个问题,企业服务办结率达到82%;对评出的6个工业后进乡镇办,督促加强整改,夯实工业基础,推动健康发展。

    (二)贯彻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做到“六个抓好”。抓好节能降耗。以安全生产月、节能宣传周等为契机,倡导节能技改、扶持创新争优,积极化解过剩产能,帮助企业降成本优供给,元—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4.94%;抓好环境治理。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部署,我们在做好对辛店镇、具茨山管委会环境督导工作的同时,按照市大气污染防治预警要求,我委主动作为,对工业企业、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实施人员住企、常态监管、从严督查,对恒发水泥等4家企业下达关停通知书,对白象等6家企业下达了应急减排通知书,建立白天巡查、晚间夜查工作机制,对重点工业企业开展了126次督查,有效预防工业企业生产排污问题;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贯彻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实施领导班子、科长监管工业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配合属地开展57次安全生产监查工作,目前,监管企业安全生产“零事故”;抓好建议提案办理。我委共承担人大建议6件、政协提案6件,已全部答复和办理完毕,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让群众称心、代表满意、委员认同,并于2016年5月、9月分别接受了人大、政协对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视察调研工作;抓好信访稳定。我们承担着历年改制破产企业2000多名下岗职工医保、统筹代收工作,代管300多名企业下岗党员关系和其他不稳定因素。特别是2016年5月份以来,配合处理了韩春化工400多名职工5次集体上访和50多次个访问题;抓好系列目标。在做好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圆满完成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市、平安建设、公共节能、爱国卫生、国防教育、计划生育、老干部、统战、消防、工会等各项责任目标。 

    (三)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齐头并进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抓手,立足新部门、找准新定位、勇于新作为、塑造新形象,着力“五个加强”。加强组织建设。主动向相关部门汇报对接,健全机关党总支及工会、团委、妇联组织,通过竞争上岗,配齐配强中层干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发展”、“学习教育”等党内制度,做到以党建促发展。按照全市工作部署,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对分包具茨山山陈村及73户贫困户(占全市贫困户的13%),我们派驻4名常驻队员和14名兼职队员,排查摸底,宣传政策,制定计划,因户施策,投入资金(物资)近4万元,目前73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加强学习建设。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党组中心组学习工作,时刻把两项学习任务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组织召开2次民主生活会、4次组织生活会、12次中心组学习、4次廉政专题讨论,组织5次党员活动日活动、10次科级干部助脱贫活动,撰写18次学习笔记、27次心得体会,切实把两项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加强机关建设。落实机关工作制度和网格化长效机制,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开通部门网站和微信平台,多渠道发布动态、宣传政策、收集建议。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工作精神和“工匠”精神,立说立行、务求实效;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和作风纪律百日整顿活动,并通过邀请党校讲师授课、举办专家讲座、中层轮流讲解、撰写心得体会等,端正学风、转变作风、提升素质。深化政企沟通,提升服务质量,2016年10月份,我们联合市纪委、优化局、纠风办,主动邀请16家企业,倾听企业代表对我委的意见建议,对企业提出的意见建议,已全部整改到位;加强保密建设。强化领导,成立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兼职保密员,树立“人人保密、时时保密、处处保密”的良好意识,为保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全年没有出现泄密事件和不稳定因素。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的工业发展呈现积极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国家煤炭、钢铁去产能政策影响下,我市传统钢铁、建材、煤炭产业冲击严重;二是规上工业企业偏少。受航空港区区划调整影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不断减少,目前仅剩276家,仅高于中牟县;三是工业投资动力不足。招引工业项目储备不多,企业受市场需求、产能过剩、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扩大生产、增加投资意愿不强,工业可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四是要素瓶颈制约突出。受资金、土地、环评等要素瓶颈,影响投资进度,在建工业项目中,有近40%的项目因土地、环评、规划、资金问题没有进入快速建设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难度较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与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业紧密联系,找准途径,加以解决。

    四、下步工作打算

    2017年,我们将以建设中部现代工业新城为目标,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深入实施“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内生、外延、提质、创新、集聚、绿色发展,强化政策扶持、服务支撑、典型带动、要素保障、载体建设、人才支撑“六项保障”,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发展机制,创新发展载体,凝聚发展合力。具体做好“六项工作”。

    一是坚持内生发展,夯实发展基础。抓扩张增效。支持鼓励优势企业新上、技改、扩建项目,壮大发展规模;抓扶优扶强。评选出“30强”、“30优”企业,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抓企业上市。扩大上市(挂牌)企业总量;抓规上企业培育。建立规上后备企业动态管理库,加强申报辅导工作,培育新增长点。

    二是坚持外延发展,增添发展活力。抓项目跟踪。紧盯在建工业项目,狠抓“三率”(开工、投资、竣工);抓产业转移。做好金星啤酒、信心药业等项目跟踪对接,加快建设步伐;抓招商成果。围绕“扩链强链”、“强芯补链”,开展全市工业产业链状况调查,补优补强,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

    三是坚持提质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抓优势产业。着力培育食品加工千亿级、生物医药百亿级产业集群;抓传统产业。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其升级改造步伐;抓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业链突破性发展。

    四是坚持创新发展,创优发展模式。构建智能化服务。建设企业信息管理平台,总结、传播信息化建设运营经验;推动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引导企业创建郑州市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推动信息化发展。鼓励重点企业和行业实施“两化融合”项目,示范带动全市信息化建设。

    五是坚持集聚发展,强化发展动力。加快产业集聚。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代食品产业集群、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新港产业集聚区星级创建。推动产业集聚区加星晋位、提档升级,增强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打造乡镇特色产业园。着力建设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集中度高、产业关联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特色产业园区。

    六是坚持绿色发展,巩固发展成果。稳妥去产能。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鼓励节能技改。引导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开展节能环保产品推广应用;抓好安全生产。加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做到安全生产。

主办单位: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