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郑州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新郑市卫生计生委深入推进卫生计生改革和发展,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大力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加强公共卫生计生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卫生计生保障能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卫生计生改革步伐加快推进
(1)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2016年全市参合442086人,参合率99.90%,个人缴费增长至120元;开展多种形式的支付制度改革,对乡级27种、县级45种常见病实施定额补偿,县乡两级20种疾病实施单病种限价政策,共有9038人次享受定此政策;提高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乡级最高报销比例由85%提高到90%,县级由75%提高到80%,市级、省级及省外由60%提高到65%,进一步提高受益度。截止2016年11月9日,共补偿513479人次,补偿18490.2万元。
(2)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全市10家乡镇卫生院、252个村卫生所、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销售基本药物4556.3万元,直接让利患者1275.8万元;推行药品(疫苗)电子监管,推广处方点评制度,强化药品招标采购和合理使用监管。
(3)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一是全面完成10家卫生院、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家市直医疗机构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工作。二是试点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灵活运用市场机制,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基层医疗机构积极融入郑州医联体,与上级大医院联合,实现远程会诊服务。三是积极做好“基层医疗云计算”项目在我市的部署推广工作,目前正在接收相关终端设备。四是依托市公立综合医院,筹划市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以实现“智慧医疗”。目前,市公立综合医院信息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建成。
(4)全面落实二孩政策。深入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实行一、二孩登记,三孩审批制度。自2016年1月1日以来,全市共受理二孩生育申请3175例,依法登记发放3165例,审批发放三孩证23例。
(5)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严格按照“两集中、两到位”要求,积极转变职能、整合资源、简政放权,将9大项51个子项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坚决做到“法定职责必须办,法无授权不可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医疗机构许可、执业医师注册等许可项目的审批材料全部进行精简,执业医师、护士的变更事项也由原来的7个工作日缩减为“即时办结”。截止目前,共办理行政审批业务和便民服务事项6385件。
(6)整合卫生计生监督资源。积极推进省级示范卫生监督机构和省级公共场所示范区的“双创”工作,促进卫生监督工作提质上档,目前已通过郑州市卫计委初审,待省卫计委评估验收;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生活饮用水、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及餐具集中消毒单位的监督执法,查处非法行医案件64起、量化30家医疗机构;依法开展征收社会抚养费案件70起,征收入库社会抚养费48余万元;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联合公安、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开展“两非”专项联合执法活动10次,查处“两非”案件4例,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9。
二、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规范医疗质量管理。召开全市医疗质量运行分析会,举办全市医院感染管理和临床检验知识培训会,深入实施系列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活动,促进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抽调市直临床、护理、院感专业人员,借年度校验时机,对不设床位医疗机构,进行集中现场督导,对管理规范差的诊所进行了全程拍照并进行通报批评;组织开展全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医疗废物处置、临床输血安全等专项检查,提高各单位依法依规执业意识,筑牢医疗安全底线。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组织实施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根据《新郑市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实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疗设备设施、提高临床技术水平、改善患者就医环境”的目标。扎实开展卫生支农工作,创新实行团队帮扶,不仅落实城市医师晋升职称与卫生支农挂钩制度,也提升了基层单位服务质量。
(3)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深入开展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普查,摸清我市目前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基本概况和不足,为制定我市中医药发展规划奠定基础;成功举办新郑市两届中医中药知识与技能交流论坛;深入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拓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服务内涵;邀请中医专家对全市中医药从业者进行中医病历书写规范集中培训,进一步提升中医病历书写质量;召开中医诊疗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专题会议,6家单位项目建设资金已到位,正按计划推进。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1)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手足口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监测防控工作,及时处理预警信息;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培训416人;接种疫苗277718剂次,各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汲取“山东疫苗事件”经验,组织全市对二类疫苗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自查,规范二类疫苗采购流通渠道,按照规范运输、储存疫苗,建立专账,做好出入库登记和接种记录;积极做好学校卫生工作,顺利完成4321名学生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52场次,参与群众2601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6028份,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和危机干预42次,参与群众3421人。
(2)深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继续落实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均等化服务工作,为流动人口开展职业病防治4883人,慢病防治3999人、性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2507人、生殖健康与避孕/优生优育1674人,免费发放避孕药具2741人次,免费健康检查3018人次,免费开展妇科病普查服务1941人。二是建设覆盖县、乡、村三级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城乡居民均可享受到国家十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健康档案612063份,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88.9%,孕产妇健康管理率82.14%,管理高血压患者44555人、2型糖尿病患者17780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399人,为47623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98%。三是继续实施免费增补叶酸政策,叶酸服用依从数3613人。四是严格落实“降消”补助政策,全年补助4414人次,补助资金132.42万元。
(3)深入实施健康促进行动。巩固省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市卫计委、国税局、疾控中心三支代表队参加全国首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圆满完成2015-2016年度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健康巡讲活动,受益1090人,免费发放各类健康教育材料20余种4000余份;举办卫生健康大讲堂236场,参与15274人,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817种80672人份,投入资金95373元,开展各种卫生日宣传咨询活动120余场;完成10000人“两癌初筛”和5000人的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筛查任务,2016年新郑市宫颈癌筛查应查10000人,目前实查10023人;乳腺癌硬茬10000人,目前实查10143人;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筛查应查5000人,实查5000人,检查结果当前正在汇总中;截止2016年10月20日,新郑市共为具有郑州市户籍的新生儿免费进行耳聋基因筛查6577人次;35种遗传代谢病免费筛查6556人次;进行免费听力障碍初筛5650人次;免费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筛查6430人次;结直肠癌高危评估筛查干预工作是2016年郑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内容之一,于今年8月份郑州市卫计委对我市下发1000名目标任务。截至2016年10月20日,我市负责此项目工作的两个筛查点(观音寺中心卫生院和新村镇卫生院)已完成郑州市分配给我市结直肠癌筛查工作任务数(1000人)。
(3)片医特色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夯实。深入推进片医“十进社区”、“十进单位”、“十进农村”活动,全面实施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建立服务绩效机制,优化片医团队,分包任务到人,全市片医服务团队280个、562人,进行片医义诊98次,开展各项“十进”活动168次;在开展“片医服务家庭保健协议”签订工作的同时探索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片医体系和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的优势,将签约服务融入到农村片医工作,签订家庭片医保健协议108974户。
四、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1)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继和庄示范卫生院获得“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后,辛店中心卫生院也获得省“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复核验收专家组的肯定;接收303台健康一体机,并对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相关人员进行了使用方法培训,大大改善了我市农村卫生服务硬件水平,夯实了公共卫生服务基础。精心组织全市742名乡村医生卫生专业知识考试,提升村医知识水平,筑牢基层服务网底。
(2)加强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以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市”活动为载体,认真抓好康检、避孕节育、优生监测、妇女病普查普治、证件办理、药具和宣传品发放等免费项目的落实,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知识普及率、已婚育龄妇女管理率和已婚育龄群众满意度。截止目前,共计为全市育龄妇女提供了20.1万人次的健康检查服务,为3287名育龄妇女提供了避孕节育全程服务,避孕措施落实率达到92%以上。
春季“生殖健康进家庭”优质服务活动康检率90%以上。积极开展创建河南省计划生育药具服务规范示范站活动,统一制作330块“国家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标牌,配齐配强药具硬件服务设施,落实15台药具发放机资产登记管理。 持续深化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为4452对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覆盖率达到了98.67%,为4824名参加优生检测的服务对象提供早孕及妊娠结局随访服务。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认真落实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共确认农村奖励扶助对象2266人,特别扶助对象62人,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殊困难对象34人,城镇奖励扶助对象829人。确认奖励费发放对象10435人,50-59周岁计生家庭生活补贴对象6112人,节育奖对象2891人,独女领证家庭补贴对象255人,参合费补贴对象24095人,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计划生育补贴对象10833人,落实707名计划生育家庭子女享受报考我市普通高中照顾10分录取政策。
(3)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市级公立综合医院建设顺利推进,截止目前主体工程、二次结构工程和外幕墙装饰已施工完毕,室内二次装修和其他附属工程正在加紧施工当中,预计201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市公立中医院建设项目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被列入2016年“为民实事”,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实施。
五、卫生计生工作稳定大局持续巩固
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教活动,扎实开展党员干部讲党课活动,扎实开展机关职工学习、专题讲座、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进一步推动全系统干部职工作风改变;组织筹办“5.12”护士节“最美天使·健康同行”颁奖文艺晚会,坚持精神文明创建不放松,积极主动宣传卫生计生工作成果,新闻联播播发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纪实;开展全系统消防演练和医院安保人员防爆培训,坚持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工作不滑坡,持续巩固卫生计生稳定工作局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度大,计生国策调整后,个别乡镇领导存在盲目乐观、麻痹松懈的思想,基层网底实用卫生人才缺乏、人才梯次不够优化、域外转诊率高等短板问题亟待解决。
六、2017年工作打算
2017年是”十三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推进“健康中原”、“健康郑州”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一)坚持规划引领,健全健康服务圈。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城区医疗卫生机构,全力推进市公立综合医院建设,争取明年上半年开诊运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市公立中医院建设项目、中心城区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开工;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上规模、有特色的民营医疗机构,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
(二)坚持服务先行,积极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完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全面二孩”政策,生育两个及以内孩子实行生育登记制度,提高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严格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发挥计划生育协会职能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帮扶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定期组织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完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实行社会抚养费告知预征、送达催征和委托乡镇、街道代征制度。
(三)坚持深化改革,激发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活力。一是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人事管理、绩效考核等制度,着力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走出一条适合我市医疗事业发展的改革道路。二是进一步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和住院率。积极实施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自觉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确保参合人员受益。严格出入、院标准,控制住院率和住院时间。鼓励乡级开展县级业务,县级开展市级业务,努力减少由于技术因素造成的外转率。三是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按照“以医带养、以养促医”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指导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探索我市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市直单位成立医养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合作办医、上门巡诊等形式积极与辖区养老机构融合发展;采取与社区或家庭签约为老人或其他重点人群建立连续性健康保健、康复服务、养老服务等,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新路子。
(四)坚持规范管理,探索创新诊疗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合,推行医疗资源集约化服务,加强管理协同、技术共享、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等方面合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使群众常见病、多发病能就近就医;全力打造智慧医疗,依托市公立综合医院,建设远程会诊基地和远程教育基地,筹建影像诊断、心电诊断、临床检验三大中心,及时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诊断和医疗指导;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支持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或者参加上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联合体,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根据自身功能定位,充分利用上级优质资源提升单位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逐步形成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的功能定位,形成“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新格局;优化模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在2017首先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使城乡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五)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各项惠民服务。持续推进重大疾病防治,保持传染病防控的平稳态势;加强预防接种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水平;抓好妇幼健康服务管理,开展婚前医学检查、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实行免费婚检和孕检,进一步提高免费婚检、孕前检覆盖率;继续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全面落实农村住院分娩产妇补助、农村孕产妇免费补服叶酸工作,继续做好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不断提高便民、利民、惠民幅度;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促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坚持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一是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探索建立卫生计生事业单位合同用人、公平竞争、人员退出、权益保障等人事管理新机制。二是质量为本,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卫生计生法治建设,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规范,提高卫生计生监督执法能力,优化卫生计生行政审批服务。强化卫计综合监督,坚持常态监督与专项整治相结合,规范医疗市场管理,发现问题限期整改、严格处罚。定期开展各类专项打击行动,有效遏制相关违法行为。三是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推进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