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99478/2023-00067
  • 新郑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疾病应急救助
  • 2023-04-24
  • 2023-04-24
着力筑牢健康管理“防护网” 切实守好新郑市民“健康门”

近年来,新郑市卫健委真抓实干、务实笃行,以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目标,以县域医共体为桥梁,全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契机,打通县、乡、村通而不连壁垒;以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同质化。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1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基本标准,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时,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成为我省基层医疗服务管理的典范。

一、锚定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标,织密百姓“防护网”。一是对标规划,及时确立前瞻性目标。卫健委对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全面分析新郑市医疗资源,于2019年确立了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标。二是把握契机,持续提供设施“硬”保障。找准“优质服务基层行”切入点,多年来持续发力,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022年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大批医疗设备,其中CT机7台、核磁共振1台、四维彩超9台、呼吸机17台、除颤器100个、血氧仪493个,CT配置率达80%以上,数字化X光机(DR)配置实现全覆盖。承担全市8.6万余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监测服务,为新冠病毒“早发现、早治疗”及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发挥预警作用,大大提高新冠病毒感染诊断水平。三是提质增效,不断夯实服务“软”实力。基层医疗设备助推医疗服务能力质量再上新阶,目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新增特色科室2个,2022年门急诊人次达143万,较2020年同比增长10.55%;出院人次达3.7万,同比增长10.19%;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病种达100余种,9家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二级以下常规手术,5家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三级手术。

二、优化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铺就百姓“幸福路”。一是精心推出“一个体系”。畅通家庭医生问题反馈渠道,充分考虑新郑地域特色,在全省率先推出五步健康追踪体系,实现签而有约、约而有馈,家庭医生签约率达85%以上,超出国家标准。二是用心打造“一支队伍”。组建独具新郑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队伍,通过“点对点、人对人、面对面”,全面搜集群众健康信息。针对亚健康和疾病人群,通过五步健康追踪体系实行健康干预和系统管理。三是暖心保障“一老一小”。在全省率先推出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居民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服务,邀请郑州大学专家分析体检结果,连续6年编写《新郑市老年人健康白皮书》。设立老年健康服务中心2个、老年健康服务站4个。大力推进乡镇(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全市建成托育指导中心1家、普惠托育中心12家,设立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中心14个,为群众提供质量可保、价格可担、方便可及的托育服务,从根源上改善“一老一小”健康问题。目前,全市已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307支,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99.7万份,全年健康管理0-6岁儿童8.2万人次、孕产妇0.9万人次、高血压患者5.4万人、2型糖尿病患者2.4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8.6万人,同时为21.5万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服务。

三、深化医共体内涵建设,筑牢百姓“健康门”。一是深入实施分级诊疗。建立“健康监测在村(社区)、首诊在基层、救治在县级”的分级分类救治体系,明确上下转诊流程,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无缝对接、转诊高效,建立无障碍绿色生命通道,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充分释放基层医疗活力,打造群众“愿意来、留得住、看得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此做法得到河南省卫健委充分肯定。二是增强县域医共体粘合度。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去行政化”改革和“乡聘村用”制度,推进医共体内人员统一管理;落实各成员单位清产核资,推进医共体内财务统一管理;落实医共体医疗同质化管理,推进医共体内医疗资源统一管理;积极落实医共体内医保和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双打包,执行医保资金总额预算,按月拨付;以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为抓手,基本完成医共体内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五大中心建设,有效提高医共体内资源使用率。三是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自新郑市县域医共体成立以来,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887次,其中坐诊252次、双方联合查房210次、义诊187次、开展讲座238次;医共体内完成设备共享465次、检验配送210次、医疗器械消毒197包,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逐步完善县域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域内就诊率达97.37%。目前,新郑全市已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标,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主办单位: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