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99478/2016-00020
  • 新郑市卫生局
  • 工作报告
  • 2016-03-01
  • 2016-03-03
新郑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李长法在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三级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和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总结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持续求进,扎实推进健康新郑建设,确保“十三五”卫生计生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推进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凝心聚力  持续求进

奋力推进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新郑市卫生计生委主任  李长法

(2016年3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三级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和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总结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部署2016年重点工作,凝心聚力,持续求进,扎实推进健康新郑建设,确保“十三五”卫生计生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推进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再上新台阶,全面提升人民健康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务实重做,2015年卫生计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2015年,新郑市卫生计生委紧紧围绕“为民、效能、公平、和谐”卫生计生工作目标,突出抓好医改任务落实、生育政策调整实施、民生实事等工作,顺利推进机构改革,新郑市卫生计生委成立,各项工作有效落实。我市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继续保持“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荣誉,和庄镇示范卫生院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评选的“2014—2015年度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郑州市卫生计生委选择在我市召开基层卫生工作座谈会。

(一)医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2015年参合人数475113人,参合率99.85%,筹集基金22697.5144万元;提高农民大病保险筹资标准至每人30元,起付线调整至1.5万元,补偿封顶线提高至30万元,合并新农合补偿最高可达50万元;探索多种形式的支付制度改革,对乡级27种、县级45种常见病实施定额补偿,县乡两级20种疾病实施单病种限价政策。2015年共补偿1038735人次,补偿22433.87万元。全市11家乡镇卫生院、267个村卫生所、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平均使用基本药物348种;严控各项医疗服务指标关,次均门诊费用55.6元,次均门诊药品费用15.2元,次均住院费用1494.8元,次均住院药品费用674.6元,各项费用指标同比均有下降;销售基本药物3992.1万元,直接让利患者1117.8万元。

(二)公共卫生保障成效显著增强。联合市财政局对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基本公共卫生半年和年终两次考核,成功举办第三、四、五届“新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论坛”;启动第三次(每两年一次)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体检老人78308人,并在体检信息反馈中首次试点使用了“居民健康服务卡”;继续签订“片医服务家庭保健协议”,签订133887户,签约率90.28%,新建立健康档案8181份,完成具有中医体质辩识的居民健康档案占已建档案的92%;举办卫生健康大讲堂253场,开展“全国爱耳日”等各类宣传日活动132场次;免费婚检、“降消”项目、两癌筛查、儿童体检等各项指标圆满完成;积极争创省级示范卫生监督机构,稳步推进各项创建指标工作;积极开展“四季严打”行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9次,查处非法行医案件17起,没收药品、器械85箱/件,拆除医疗广告50余块;开展公共场所示范区建设,完成达标店380家、示范店48家。积极做好卫生应急综合保障工作,圆满完成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民间文艺调演、中招、高招等重大活动医疗、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工作;巩固创卫成果,牵头做好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复审工作任务,全力做好行业内部、分包路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卫生计生系统各单位投入200多万元对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病媒设施、健康教育专栏等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圆满完成了创卫复审各项任务,提升了卫生计生系统整体形象。

(三)医疗服务质量水平持续提升。召开了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工作现场会,下发《新郑市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订了“2015-2019年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计划”,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实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疗设备设施、提高临床技术水平、改善患者就医环境”的目标。开展不设床位医疗机构业务指导检查;开展“读经典、背方剂、精医术”活动;成功举办了新郑市中医药技术竞赛,同时在郑州市中医药技术总决赛中有3名选手被推荐参加省中医药技术比赛;组建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团,面向群众传播中医药常识和养生保健方法,巡讲10场,惠及2000余人;加快医联体建设进程,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市人民医院、二院、中医院、辛店、观音寺、孟庄、和庄、郭店、城关乡卫生院分别加入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薛店镇、龙湖镇卫生院加入省直三院医联体,新村镇卫生院与黄河中心医院结成协作医院,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活力。

(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郑市立综合医院建设有序推进,科研楼、门诊楼、医技楼、病房楼、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全部封顶;建成并启用和庄镇示范卫生院、辛店镇中心卫生院病房楼;顺利完成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搬迁启用工作;加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探路“智慧医疗”,邀请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信息部姜浩娜主任进行信息化建设专题培训,全面完成14家基层医疗单位、4家市直医疗单位居民健康卡应用环境改造及16.7万张居民健康卡发放工作,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五)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手足口病、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监测防控工作,及时处理预警信息;接种疫苗210576人次,各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学校结核病疫情41起,组织学校流调41次,检查密切接触者1624人次;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30次,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和危机干预10次,参与群众2290人;积极开展“无疟县”、“省级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打造“健康新郑”,建成轩辕湖湿地公园和郑风苑2个健康主题公园,建成健康步道5条、健康小屋20个;举办了2015年第五期黄帝故里发展论坛“科学生活、呵护健康、远离慢病”专题报告会,市四大班子部分领导和全市在职科级干部12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作为河南省唯一一个入选国家“健康厨房”项目试点城市,积极推广健康厨房,创建了100户“健康厨房”;随着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又新建健康食堂5家、健康餐厅6家、健康学校12所、健康社区14个、健康单位14家。

(六)低生育水平保持持续稳定。规范信息管理,部门交流人口信息3万余条,清查漏档已婚育龄妇女6千余人。深化优质服务,为6.9万余名康检对象提供了四次免费健康检查服务,为8548名服务对象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为6.3万人提供了妇女病普查普治服务,安装了15台新型二代药具自助发放机;圆满迎接了国家卫计委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情况的督查考核和河南省卫计委国免项目室间质评考核。强化依法行政,加大违法生育行为查处,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清理清查,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基层群众自治,全年人口出生率13.61‰,人口自然增长率7.28‰。

(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取得新进展。坚持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为3690对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为2531人提供早孕随访服务,为1936人提供妊娠结局随访服务。坚持宣传教育服务,在主要交通要道、街道醒目位置设立人口计生公益宣传牌、文化长廊162余块、1540余平方米;在《中国人口报》等上三级新闻媒体发稿266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590场次,培训育龄群众11.28万人次;创建三星级人口文化大院60个、二星级150个、一星级85个。坚持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两非”专项联合执法活动12次,查处“两非”案件6例。坚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全市流动人口免费发放人口计生宣传品2万余份、健康检查服务2018人次、妇科病普查服务491人。坚持利益导向服务,2015年共确认各类奖励扶助对象59869人(户),落实奖励扶助资金1316.579万元。

(八)卫生计生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三查三保”教育活动,全面查摆问题,强化整改、促进提升;举办郑州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科学就医、建立和谐医患关系,促进乡村两级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专题讲座、《新郑市属医疗单位绩效考核暨薪酬分配》实务讲座,推进卫生系统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改革工作,深挖卫生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举办“一切为了百姓健康”文艺晚会,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群众合唱比赛,开展2015“传播‘郑’能量,开启善时代”慈善捐款活动、走访慰问道德模范活动、乙未年重阳节志愿义诊等活动,展现卫生计生人风采,担当社会公益责任;强化信访安全稳定工作,落实矛盾及安全隐患排查,确保卫生计生工作大局稳定,共同促进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部、依法治市、综合治理、计划生育、节能减排等各项工作健康和谐发展。

成绩令人振奋,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时刻将卫生计生公益性放在中心位置;二是始终坚持为民发展,时刻将居民健康需求摆在首位;三是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时刻将提高卫生计生服务保障能力作为核心动力;四是始终坚持统筹发展,时刻将卫生计生城乡共同发展、公平可及作为总体要求;五是始终坚持和谐发展,时刻将塑造卫生计生系统良好形象作为重要前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务实重做、开拓进取、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卫生计生委向关心、支持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各位领导、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辛勤工作在一线的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凝聚共识,融合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新动力

(一)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存在困难和问题。一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依然突出。由于“两非”行为具有隐蔽性、流动性,案件查处过程中法律依据不足,致使“两非”案件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两非”案件立案门槛高,处罚力度弱,起不到应有的打击和震慑作用。二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难度依然很大。由于人员配备少、经费投入不足,日常管理、部门联动机制落实不到位,导致流动人口漏档、漏管现象依然存在;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协调配合不到位,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局面没有真正形成。三是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依然短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老化、学历低,全科医生学历人数不多,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四是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工作进展不明显,基层医疗单位业务拓展不足,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群众外转就医的现象严重。五是卫生医教科研能力不足。基础研究水平低,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重点学科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层次低,没有品牌优势,核心竞争力不强。

(二)卫生计生改革发展面临形势和机遇。随着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医改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家生育政策调整等,为持续深入开展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营造了新环境,带来了新机遇。近几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抢抓机遇,抓改革、强基层、打基础、推项目、搞创新、建机制,卫生计生资源科学规划,医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才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人口素能优质均衡,卫生计生服务格局基本形成,为卫生计生事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

(三)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形成共识和思路。一要坚持融合发展。融合发展是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机构的改革和职能的转变,为更有效地优化整合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职能转变、人员调整、业务融合等难题和矛盾亟待解决,还需要做大量具体工作。今年积极稳妥融合发展将是卫生计生工作一大重点。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着力推动职能转变机构和业务融合,加快职能衔接,努力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思想不松、激情不减、工作不断、秩序不乱,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有序推进,确保卫生计生事业在新的起点融合发展。二要坚持规范提升。规范提升是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提升是在规范的基础上进步,是发展理念、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的全面跃升。卫生计生事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机遇期,面临机构重组、资源整合等局面,要不断规范完善老制度,建立健全新机制,以制度规范工作,靠规范提升质量,用优质服务人民。三要坚持务实高效。务实高效是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务实是根本,高效是目的,用务实的作风推动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各项工作高效,在务实高效中树信心、求转变、谋突破、促发展。四要坚持开放创新。开放创新是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要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把开放创新作为思维方式和自觉行为,贯穿到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创新技术、管理、模式,推动卫生计生工作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

三、持续求进,推动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突出两条主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落实生育政策);抓好两项民生实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启动市级公立中医院建设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全面建成市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免费提供两孩生育保健服务,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坚持三个原则(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点做好十一项工作,凝心聚力、持续求进,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取得新成效,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做出新的贡献。

(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居民健康保障能力。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科学合理调整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继续推行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提高统筹层次;巩固以开展定额补偿、单病种限价、总额预付、按病种费等多种形式的支付制度综合改革,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搞好费用控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管理、考核和监测,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参合服务,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工作的满意度,确保年度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配送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二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达到45%-50%,县级公立医院达到50%;将符合条件、自愿参与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考核、以考定补,建立多渠道补偿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强化督导考核,努力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大力发展社会办医。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准入,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条件,向社会公布审批事项名称、条件、材料、程序、标准等内容,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整合,逐步形成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公私合营的多元办医格局。

(二)优化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基层卫生工作水平。继续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2016年争取实现有6所乡镇卫生院达到“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标准;认真落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持续做好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资格认定工作;持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持续做好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考核,注重对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效能、服务投入、服务第三方感受进行全面考核,分析讲评,奖优罚劣,加强督导,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持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利用省、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做好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医护质量评比活动,有效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继续探索交流引人、育人、留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社区适宜人才进社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新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推行“以医代养、以养促医”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规模适宜、功能互补、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采取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上门巡诊、合作办医等多种形式,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健、康复护理及养老服务。

(三)规范公卫服务管理,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丰富“片医服务家庭保健协议”服务内容,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推行“一卡、三包、六上门、四转变”服务理念,探索个性化特需服务签约模式;推广以乡镇(社区)的临床医生为主,以上级医联体专家为辅的团队式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逐步探索和推行应邀出诊服务、预约服务、居家护理(康复)指导等特需服务;全面推广老年人健康服务卡,在2015年老年人健康服务卡试点单位的经验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全市老年人提供包含免费健康体检、定期访视、健康评估、中医药健康指导、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全方位服务;持续开展创建示范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科)与村卫生所(室)活动;加大宣传,把公卫服务宣传融入到对重点人群的随访、健康教育、“片医服务家庭保健协议”签约等,与信息化相结合,使宣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规范实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构筑卫生服务大格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布局,着眼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全市医疗设施规划布局,逐渐构筑立足长远、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网络完善、便民利民的新郑卫生服务大格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启动市级公立中医院建设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扎实推进市公立综合医院建设,启动公立医院人才招录和引进工作;持续推进新型社区便民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在完成孟庄镇鸡王社区、郭店镇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绩效考核、资产管理等管理经验模式,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卫生服务机构的良性运行积累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云计算”项目实施与应用,推进“智慧医疗”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院推进医院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的实施应用;积极筹建我市医疗卫生区域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卫生信息化资源,逐步建立城乡之间、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大居民健康卡信息采集工作,为全市居民发放居民健康卡,方便群众就医。

(五)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完善医院监管模式,采取日常督导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模式,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效率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考核体系,定期讲评通报,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促进医院向内涵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继续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各项工作内容和任务指标,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加强预约和分诊管理,合理安排患者门诊、检查和住院时间,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持续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在总结2015年工作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一级诊疗科目,稳妥拓宽适宜技术,拓展单位业务范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配备必须的医用设备;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促使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外转率逐年下降,实现“小病进基层,大病进医院”,全面提升我市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实施村医业务培训,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持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员全岗优质服务100条”、“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直单位成立医养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合作办医、上门巡诊等形式积极与辖区养老机构融合发展;采取与社区或家庭签约为老人或其他重点人群建立连续性健康保健、康复服务、养老服务等,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新路子。继续深化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建立起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对口支援格局;做好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骨干医师培养、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等工作;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加强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妇幼保健水平。持续开展“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强化慢性检测、主动干预和规范管理;重点开展“儿童口腔综合干预”、“肿瘤早诊早治”、“脑卒中筛查”等疾病预防干预,全面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全面提升疾病预防和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重性精神疾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监测、防控工作;加强疫苗使用管理,做好疫苗冷链监测,保证疫苗质量,各类疫苗接种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达95%以上;加强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持续开展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创建工作,在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开展预防接种“妈妈课堂”活动,开展单位覆盖率达100%,建证建卡儿童家长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综合处置,做好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突发事件报告率和处置率达到100%。加强妇幼计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融并及业务融合,提高适龄妇女孕前指导、孕中保健、产后康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优生优育服务能力,实施孕产期全程优质服务;全面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开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全面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8%以上,降低出生缺陷风险。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扎实持续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开展“健康医院”创建活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病日”等卫生宣传日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疾病防控意识。

(七)巩固中医药工作创建成果,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建成果,坚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继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扶持和推进中医预防保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普查,统筹规划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每季度举办一次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交流论坛,促进共享和提升;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县级中医院建设力度,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中医基本服务设施完备、设备和人员配置合理,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标准床位数的5%;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示范区建设,遴选3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成立集预防、保健、养生、诊疗为一体的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中医馆(国医堂);完成部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专病)、重点学科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人才资源管理,着力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做好中医病历书写规范(最新版)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交互培训;协作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编印中医药养生类书籍、制作中医药知识展板等多种形式普及中医药知识和适宜技术;持续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三进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医药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使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和日常生活。

(八)创建省级示范卫生监督所,促进卫生监督提质进档。以创建省示范监督机构工作为抓手,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改善仪器设备、防护设施、取证工具、信息网络等硬件设施条件;强化培训与管理,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应用,完善卫生行政执法考核、评价、公示体系,加大执法稽查力度,规范卫生监督行为;持续开展“卫监行动”,持续推进公共场所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法加强涉水产品、消毒产品、集中餐饮具消毒、医疗执业、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卫生监督协管,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落实医疗卫生监督“联动执法、暗访通报、警示约谈、公示曝光、责任追究”五项制度,持续开展“亮剑行动”,加大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推进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加强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维护,将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信息数据实现即时更新;充分利用市卫生监督所网站、网站二维码、微信二维码等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宣传工作,提升卫生监督队伍形象。

(九)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两个以内孩子的,不再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维护正常生育秩序。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评估机制,健全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数据,建立人口动态管理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拓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拓宽宣传渠道,做好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优化技术服务网络,规范市乡村三级服务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合格村(居)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巩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机制,促进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落实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继续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示范化创建工作,加强分类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着力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和就医扶助政策;加强对以失独家庭为代表的特殊困难计生家庭的帮扶救助,加强对年老独生子女父母的帮扶关怀,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待政策法规,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机制,推动计生家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圆梦女孩志愿行动”,维护女孩及女孩家庭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加大整治“两非”工作力度,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十)完善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提升卫生计生行政管理效能。调整完善卫生计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卫生计生业务融合,尽快完成职能转变,优化整合资源,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有序推进;促进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服务体系、宣传教育、信息共享和健康促进“六个融合”,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深入推进“五单一网”改革,向社会全面公开本单位权责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基本公共服务并抓好落实,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权力运行各环节的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以行政审批标准化为抓手,实现审批环节、岗位、权限、流程全程公开透明,树立“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网上跑”的工作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审批服务;通过档案抽查、集中点评、专题培训、轮转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行政审批业务培训,规范操作,完善标准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十一)持续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巩固卫生计生稳定发展大局。抓好“两学一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强化规矩意识,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党员干部言行;认真落实“六个抓好一推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落实党组织书记述职、典型选树、“三会一课”等形式,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系统建设,落实核心管理团队集中学习制度;建立完善日常督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工作机制,实行痕迹化管理,狠抓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形成全面系统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抓好“一把手”和工程项目建设十项监督,持续开展“涉医领域落实主体责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药品耗材、工程建设、设备购置招标采购监管服务。做好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深度挖掘身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卫生计生系统闪光事迹和感动人物,促进医患和谐,传递正能量。统筹做好其他工作,加强平安建设,推进依法办理信访;强化行业安全监管,严防事故发生;推进“六型”机关建设、党务政务公开、节能减排、卫生计生服务居民体验活动等工作,继续保持卫生计生事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卫生计生行业形象。

同志们,实干托起梦想,奋斗开启未来,新开局要有新作为,新形势要有新办法,新任务要有新突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励精图治、砥砺奋进,为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健康新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办单位: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