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156513/2017-00471
  • 新郑市科技局
  • 综合
  • 2018-01-04
  • 2018-01-04
新郑市科学技术局2017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18年工作思路

一、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75.4亿元,增速为14%,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

2.公共服务平台2家,转化科技成果12项。

3.专利申请达到2516件。

4.实现技术市场交易额8.5亿元。

5.累计争取上三级资金1826万元。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谋划,构筑“双创”载体。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是核心关键。因此,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原则,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精心谋划建设各类创新创业综合体、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一是利用自身优势,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由政府主导建设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综合体已全面建成,累计育引科技创新团队40个、累计引进或进驻项目数46个、累计新引进或进驻企业150家、引进研发机构2个。其中A栋电商大楼已投入使用,B栋大楼已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始内部装修。已与中机六院、中科院双创学院等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和阿里巴巴国际站、敦煌网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

由政府与航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产业互联网创新创业综合体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已建成2.1万平方米,IBM联合创新中心已挂牌运营,双创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与聚思鸿、NEXT众创空间、甲骨文IT教育等10余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并与国内外4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二是依托高校资源,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由中原工学院建设的新材料创新创业综合体规划面积10.6万平方米,已建成4万平米。综合体内建有国家超硬材料磨具工程实验室、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一体化空调技术工程实验室等7家科研创新平台,入驻中瑞制冷、启航精密等42家科技型企业,孵化漫柔纺织、托进文化等2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目前,综合体已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

三是利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创业综合体。由中德产业园建设的医疗器械创新创业综合体规划面积50万平方米,已建成20万平方米,企业服务中心已建成投用。目前,已招引企业182家,入驻爱心堂、昌原电子、桩天下新能源、影锐医疗器械等企业70余家,孵化杰东药业、恒晟检测等20余个创业项目。

四是拓宽“双创”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目前全市共建有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郑州市级众创空间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郑州市级公共服务平台2家。各类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成面积共3万平方米,签约入驻创新创业企业、团队148家,孵化项目156个。

(二)完善政策,强化“双创”保障。我们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创新创业、科技创新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一是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新郑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关于鼓励和扶持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新郑市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二是积极落实“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的有关政策,对来我市创新创业的领军团队、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进行了奖励,并对有关产业化项目进行资金扶持。

(三)营造氛围,激发“双创”活力。大力营造“人人支持创新、人人投身创业”的浓厚氛围。多形式开展校企联姻、创业竞赛等活动,各载体上半年共举办各类活动40余场,1万多名高校学生及社会青年参与。同时,我们举办了“新郑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此次活动受到了科技型企业、广大创业青年、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主要涉及装备制造、医疗器械、互联网+等领域共162个项目参与,其中18个项目获得名次。

(四)注重优势培育,打造知识产权强市。培育专利申请超50件企业4家、超30件企业2家,发放新郑市专利资助及奖励资金176.1万元。已累计争取郑州市专利资助资金195.8595万元。(五)着力宣传培训,推动科学技术普及。为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科普事业发展,我们在城关乡周庄小学建设了我市首个科技体验中心,配备了各类科学器材,激发了广大师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在第十七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中,举办了知识产权宣传活动,一是在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举行了专利专题培训,二是在炎黄广场举办了大型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展出展板20块,发放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册、宣传页4000余份,印有知识产权标识的手提袋、纸牌等宣传品3000多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通过我们的努力,全市各界对科技工作的关注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得到显著提升。

三、2018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打造中部地区最具活力的科技创新示范县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智力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环境“三大优势”,着力抓好创新创业、科技型企业培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提质增效“八大工程”,着力强化素质提升、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三大保障措施,加速驱动创新创业,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为加快建设现代田园临空经济强市提供强大动力。

(二)重点工作

1.着力抓好创新创业推进。目标建成创新创业综合体4家,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的原则,深入实施“3620”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计划,整合创新创业平台资源,加速创新创业工作推进。一是围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科技服务等产业,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依托华南城、中德产业园、航美智慧城的众多科技型企业,加快综合体建设和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二是依托四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的平台作用,重点引入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力争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新建2个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综合体。三是大力发展互联网创业平台、科技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形成适合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生态圈,力争到2018年底,培育15个众创空间。

2.着力抓好科技型企业培育。一是围绕生物医药、食品加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依托雏鹰农牧、好想你枣业、润弘制药等骨干企业,在重大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创新联盟构建、高层次创新平台建设、人才技术集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二是紧扣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通过要素整合、股份制改造、商业模式创新、上市辅导等措施,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到2018年底,培育龙翔电气、正佳能源、灵佑药业9家科技瞪羚企业。三是紧紧围绕“精特深”的要求,以中德医疗产业园、航美国际智慧城等专业园区为依托,选择一批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政策扶持等措施,到2018年底,力争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5家。四是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载体的孵化功能,筛选一大批具有明显创新特色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纳入科技雏鹰企业行列进行培育。到2018年底,力争培育科技雏鹰企业7家。

3.着力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一要积极引进人才。积极落实“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的有关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百名院士专家新郑行”活动,推行以平台引才、以项目引才、以产业链引才模式,争取引进5名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型、紧缺型人才,引进2支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家院士工作站。二要大力培育人才。要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项目为依托,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力争通过1-2家国家级科研机构、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在新郑建设分支机构来培养一批尖端科技人才,通过新培育认定100家科技型企业来锻炼一批应用型科技人才。三要充分留住人才。依托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各级服务站,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注册申报、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等服务专窗,为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以优良的环境将各类人才留在新郑。

4.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依托市内高等院校建创新平台。依托中原工学院、河南机电学院等市内高校,探索完善院地合作模式,重点在新材料、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共建一批校地合作的科技创新平台。二是依托外部科技资源建创新平台。积极与中国农大、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全力支持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和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在我市设立或共建分支机构、研发机构,在政策、资金方面优秀给予适度倾斜。三是依托企业建创新平台。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市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和实验室。大力支持组建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18年,院士工作站达到6家,省级研发中心14家,郑州市级研发中心35家。

5.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是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依托新港产业集聚区和航美国际智慧城,围绕生物医药、食品制造、科技服务等产业领域,鼓励园区内企业对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跟踪、学习和关联性分析,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推进产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中科创客学院等项目建设,孵化和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力争到2018年底,新港产业集聚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二是打造各具特色的专业园区。突出华南城电商产业园、中德产业园、飞宇智能电气产业园、瑞孚医疗电子产业园等园区的产业特色,积极引进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中德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项目的落地建设,积极与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省医疗器械检验所、省高技术创业中心等高校院所对接,努力在电子商务、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绿色建材、智能电气、新材料等领域建设一批“主导产业鲜明、产业集中度高、产业关联性强、创新能力突出”的特色专业园区。三是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组织和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努力掌握、突破一批核心技术,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催生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到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家。

6.着力抓好科技服务业发展。一是以航美国际智慧城为依托,整合和统筹协调全市科技资源,规划建设集科技孵化、技术转移、专利服务、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强化产业(集群)公共科技服务。二是鼓励中原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等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依托本单位的科研、人才优势,设立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支持各创新创业综合体、众创空间,设立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依托母体做好科技中介服务工作。三是依托市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和市科技网,结合综合体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建立新郑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事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服务四大类服务,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7.着力抓好科技金融结合。一是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设立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费用补贴资金,建立完善科技投融资机制,增强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放大效应,促进财政科技投入与银行信贷、创业投资、企业研发资金和民间投资深度合作,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投、保、贷、补四位一体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二是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新港产业集聚区和各类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科技金融专业性服务平台,设立金融超市,集聚创业投资、银行、保险、担保、中介等机构,形成政府投入引导、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和中介服务为一体,涵盖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新业态。三是创新科技和金融结合新模式。通过完善贷款融资链条,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分担机制、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利息补贴等模式,提升科技信贷服务,推进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力争到2018年底,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良性互动、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高效对接、支撑科技创新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打造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持续资金供应链和创新服务链。

8.着力抓好知识产权提质增效。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宣传。以“4·26”知识产权日为契机,积极开展“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举办知识产权讲座、论坛,组织企业专题培训,开拓宣传渠道,推动知识产权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开通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切实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三是积极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的能力,形成一批核心专利技术。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地位,加大培育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力度。力争到2018年底,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累计达到15家。

(三)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根据《新郑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成立局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有关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2.强化责任落实。建立科技创新评估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目标任务考核机制,重点强化对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创新整体效能等指标的考核。主要指标列入政府目标序列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

3.强化政策支撑。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求,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着力营造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用足用活国家促进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优化服务流程,使创新活动得到有力支持,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应享尽享。完善我市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4.强化投入保障。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优化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强化法制保障,加强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突出区位特色。强化财政资金对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引导与支持,探索金融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途径,搭建科技金融投融资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创新活动,推动全社会R&D投入强度的提升。

5.强化体制创新。推动科技评价机制创新,改进科技评价办法,规范评价程序,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推进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建立新型科技管理体制,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提升创新服务水平。

6.强化环境营造。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人心,使人才引育、创新创业理念成为全市领导干部的自觉共识和全社会的共同取向。尊重首创精神、尊重实践、尊重创造,培育和弘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


新郑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1月4日


主办单位: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