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299478/2016-00027
  • 新郑市卫生局
  • 工作意见
  • 2016-02-26
  • 2016-02-26
  • 意见
  • 新卫〔2016〕3号
  • 2016-02-26
新郑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卫生计生工作意见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健康新郑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将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落实生育政策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抓改革、求突破,增优势、补短板,惠民生、重统筹,转作风、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努力开创全市卫生计生工作新局面。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健康新郑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将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落实生育政策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抓改革、求突破,增优势、补短板,惠民生、重统筹,转作风、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努力开创全市卫生计生工作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三级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和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自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全过程、各环节,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加注重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坚持把建机制放到更突出的位置,保基本、强基层、补短板,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着力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和服务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新期盼。

二、基本思路

2016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突出两条主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落实生育政策);抓好两项民生实事(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启动市级公立中医院建设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全面建成市级公立综合医院;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免费提供两孩生育保健服务,提升优生优育水平);坚持三个原则(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重点做好十一项工作,凝心聚力、持续求进,在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上取得新成效,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做出新的贡献。

三、突出重点,推进卫生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居民健康保障能力。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科学合理调整新农合统筹补偿政策,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继续推行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提高统筹层次;巩固以开展定额补偿、单病种限价、总额预付、按病种费等多种形式的支付制度综合改革,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建立自我约束机制,搞好费用控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管理、考核和监测,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参合服务,提高农民对新农合工作的满意度,确保年度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医用耗材网上集中采购、配送和药品零差率销售;二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达到45%-50%,县级公立医院达到50%;将符合条件、自愿参与的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考核、以考定补,建立多渠道补偿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强化督导考核,努力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大力发展社会办医。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准入,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前置审批条件,向社会公布审批事项名称、条件、材料、程序、标准等内容,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整合,逐步形成民办公助、公办民营、公私合营的多元办医格局。

(二)优化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基层卫生工作水平。继续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2016年争取实现有6所乡镇卫生院达到“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标准;认真落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各项政策,持续做好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资格认定工作;持续做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工作;持续做好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强化社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和考核,注重对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服务效能、服务投入、服务第三方感受进行全面考核,分析讲评,奖优罚劣,加强督导,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持续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利用省、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做好岗位培训、技术练兵、医护质量评比活动,有效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继续探索交流引人、育人、留人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和社区适宜人才进社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在新建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养结合试点,推行“以医代养、以养促医”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逐步建立规模适宜、功能互补、综合连续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采取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上门巡诊、合作办医等多种形式,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保健、康复护理及养老服务。

(三)规范公卫服务管理,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深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涵,丰富“片医服务家庭保健协议”服务内容,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推行“一卡、三包、六上门、四转变”服务理念,探索个性化特需服务签约模式;推广以乡镇(社区)的临床医生为主,以上级医联体专家为辅的团队式服务,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日常医疗服务相结合,逐步探索和推行应邀出诊服务、预约服务、居家护理(康复)指导等特需服务;全面推广老年人健康服务卡,在2015年老年人健康服务卡试点单位的经验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为全市老年人提供包含免费健康体检、定期访视、健康评估、中医药健康指导、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全方位服务;持续开展创建示范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科)与村卫生所(室)活动;加大宣传,把公卫服务宣传融入到对重点人群的随访、健康教育、“片医服务家庭保健协议”签约等,与信息化相结合,使宣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考核对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促进作用,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规范实施,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四)构筑卫生服务大格局,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布局,着眼新型城镇化建设,完善全市医疗设施规划布局,逐渐构筑立足长远、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覆盖广泛、网络完善、便民利民的新郑卫生服务大格局。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启动市级公立中医院建设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扎实推进市公立综合医院建设,启动公立医院人才招录和引进工作;持续推进新型社区便民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在完成孟庄镇鸡王社区、郭店镇第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绩效考核、资产管理等管理经验模式,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卫生服务机构的良性运行积累经验;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基层医疗卫生云计算”项目实施与应用,推进“智慧医疗”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院推进医院移动APP、微信公众号的实施应用;积极筹建我市医疗卫生区域信息平台,整合现有的卫生信息化资源,逐步建立城乡之间、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医疗机构与社会保障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大居民健康卡信息采集工作,为全市居民发放居民健康卡,方便群众就医。

(五)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创新完善医院监管模式,采取日常督导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模式,建立健全医院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服务效率等关键指标的动态监测考核体系,定期讲评通报,全面加强医疗机构管理,促进医院向内涵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继续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各项工作内容和任务指标,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推广实施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护理行为;加强预约和分诊管理,合理安排患者门诊、检查和住院时间,持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持续提升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在总结2015年工作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一级诊疗科目,稳妥拓宽适宜技术,拓展单位业务范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配备必须的医用设备;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促使基层医疗机构普通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外转率逐年下降,实现“小病进基层,大病进医院”,全面提升我市基层医疗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实施村医业务培训,每月开展不少于2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持续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员全岗优质服务100条”、“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纳入单位绩效考核,建立责任追究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市直单位成立医养中心,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取合作办医、上门巡诊等形式积极与辖区养老机构融合发展;采取与社区或家庭签约为老人或其他重点人群建立连续性健康保健、康复服务、养老服务等,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新路子。继续深化城乡医疗机构对口支援工作,建立起多层次、全覆盖、科学合理的对口支援格局;做好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基层骨干医师培养、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等工作;实施科教兴医战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科研奖励机制,加强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综合医疗服务能力。

(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妇幼保健水平。持续开展“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强化慢性检测、主动干预和规范管理;重点开展“儿童口腔综合干预”、“肿瘤早诊早治”、“脑卒中筛查”等疾病预防干预,全面开展“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工作;全面提升疾病预防和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重性精神疾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监测、防控工作;加强疫苗使用管理,做好疫苗冷链监测,保证疫苗质量,各类疫苗接种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达95%以上;加强全市预防接种门诊的管理,持续开展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创建工作,在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开展预防接种“妈妈课堂”活动,开展单位覆盖率达100%,建证建卡儿童家长培训覆盖率达90%以上;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加强卫生应急培训演练,提高应急综合处置,做好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确保突发事件报告率和处置率达到100%。加强妇幼计生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融并及业务融合,提高适龄妇女孕前指导、孕中保健、产后康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优生优育服务能力,实施孕产期全程优质服务;全面推行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开展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全面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98%以上,降低出生缺陷风险。进一步深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扎实持续开展“健康大讲堂”活动,开展“健康医院”创建活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病日”等卫生宣传日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疾病防控意识。

(七)巩固中医药工作创建成果,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建成果,坚持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继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扶持和推进中医预防保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开展中医医疗服务资源普查,统筹规划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每季度举办一次中医药知识和技术交流论坛,促进共享和提升;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大县级中医院建设力度,加强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科、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中医基本服务设施完备、设备和人员配置合理,中医床位数不低于总标准床位数的5%;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示范区建设,遴选3家基础条件较好的单位,成立集预防、保健、养生、诊疗为一体的服务功能健全、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的中医馆(国医堂);完成部分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特色优势专科(专病)、重点学科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人才资源管理,着力开展基层中医药人员培训工作,做好中医病历书写规范(最新版)培训、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交互培训;协作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进基层活动,编印中医药养生类书籍、制作中医药知识展板等多种形式普及中医药知识和适宜技术;持续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巡讲三进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医药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使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和日常生活。

(八)创建省级示范卫生监督所,促进卫生监督提质进档。以创建省示范监督机构工作为抓手,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执法装备建设,改善仪器设备、防护设施、取证工具、信息网络等硬件设施条件;强化培训与管理,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应用,完善卫生行政执法考核、评价、公示体系,加大执法稽查力度,规范卫生监督行为;持续开展“卫监行动”,持续推进公共场所示范区创建工作,依法加强涉水产品、消毒产品、集中餐饮具消毒、医疗执业、传染病防治、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卫生监督协管,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落实医疗卫生监督“联动执法、暗访通报、警示约谈、公示曝光、责任追究”五项制度,持续开展“亮剑行动”,加大违法虚假医疗广告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医疗市场秩序;推进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加强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维护,将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信息数据实现即时更新;充分利用市卫生监督所网站、网站二维码、微信二维码等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宣传工作,提升卫生监督队伍形象。

(九)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落实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生育两个以内孩子的,不再审批,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理手续。依法依规查处政策外多孩生育,维护正常生育秩序。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评估机制,健全人口计生基础信息数据,建立人口动态管理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拓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拓宽宣传渠道,做好政策解读、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优化技术服务网络,规范市乡村三级服务阵地的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创建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居)、合格村(居)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自治水平。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巩固完善流动人口信息互通、服务互补、管理互动的“一盘棋”工作机制,促进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落实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继续开展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示范化创建工作,加强分类管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着力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全面落实计划生育扶助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养老和就医扶助政策;加强对以失独家庭为代表的特殊困难计生家庭的帮扶救助,加强对年老独生子女父母的帮扶关怀,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待政策法规,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机制,推动计生家庭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继续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和“圆梦女孩志愿行动”,维护女孩及女孩家庭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出生实名登记制度,加大整治“两非”工作力度,促使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

(十)完善卫生计生机构改革,提升卫生计生行政管理效能。调整完善卫生计生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卫生计生业务融合,尽快完成职能转变,优化整合资源,确保机构改革顺利有序推进;促进政策法规、资源配置、服务体系、宣传教育、信息共享和健康促进“六个融合”,进一步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深入推进“五单一网”改革,向社会全面公开本单位权责清单、权力运行流程图和基本公共服务并抓好落实,建立完善运行机制,加强权力运行各环节的事中事后监管;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以行政审批标准化为抓手,实现审批环节、岗位、权限、流程全程公开透明,树立“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网上跑”的工作思路,变被动为主动,构建“审管分离、权责挂钩”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审批服务;通过档案抽查、集中点评、专题培训、轮转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行政审批业务培训,规范操作,完善标准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十一)持续加强党风政风建设,巩固卫生计生稳定发展大局。抓好“两学一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强化规矩意识,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党员干部言行;认真落实“六个抓好一推进”,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落实党组织书记述职、典型选树、“三会一课”等形式,进一步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系统建设,落实核心管理团队集中学习制度;建立完善日常督查和年终考评相结合工作机制,实行痕迹化管理,狠抓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形成全面系统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抓好“一把手”和工程项目建设十项监督,持续开展“涉医领域落实主体责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药品耗材、工程建设、设备购置招标采购监管服务。做好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深度挖掘身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卫生计生系统闪光事迹和感动人物,促进医患和谐,传递正能量。统筹做好其他工作,加强平安建设,推进依法办理信访;强化行业安全监管,严防事故发生;推进“六型”机关建设、党务政务公开、节能减排、卫生计生服务居民体验活动等工作,继续保持卫生计生事业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提升卫生计生行业形象。

 

2016年2月26日     

 

主办单位:新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新郑市人民路186号 邮编:451100